央廣網北京8月5日消息(記者馮爍)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到了便利店掏出手機掃一掃支付對于不少城市的市民而言已經是常態(tài)。這一周,支付寶推出了“無現金周”的活動,而本月8日,微信也將推出“無現金日”。當所有的銀行卡和互聯網都聯通在一起,哪些安全隱患會對你我的錢袋子造成威脅?
最近這一周,多家第三方支付力推“無現金”消費,這一段時間,在超市、便利店、餐館等很多地方,現金支付逐步被掃碼所代替。甚至于不少菜市場賣菜、賣魚的攤位上都擺著支付寶、微信的二維碼,歡迎消費者支付。
無現金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對于商家而言免去了找零的麻煩,只要舉起手機就能看到入賬情況;對于消費者而言這種支付方式同樣免去了帶著鼓鼓囊囊錢包還要擔心錢包丟失的煩惱。
但是隨著移動支付方式的逐步推廣,有的商家似乎邁的步子大了一些,一些商家公然宣稱拒收現金,只接受移動支付方式,這一行為引起了廣泛質疑。
近日,央行工作人員明確表態(tài),如果商家出現拒收人民幣現金的行為,實際上他已經觸犯了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總則第三條中明確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商家拒絕接受現金支付,他就已經違反了此項法律。
此外由于“無現金社會”全程、全面記錄個人的支付信息,其中難免涉及個人隱私,一旦這些敏感信息被大規(guī)模泄露,將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甚至形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互聯網專家王越表示,金融創(chuàng)新工具被攻擊也有可能造成國家金融安全受損,“金錢不只涉及到民眾,不只是企業(yè)的收益,它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經濟、貿易,如果黑客或者間諜利用這種金融創(chuàng)新工具直接威脅到國家的金融安全,后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