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lián)網金融的興起,網絡貸款也逐漸被人們接受。但是網絡貸款卻不是那么簡單的一件事。昆明一高校學生李某在網絡上借款1萬元,還了5萬元后仍被借貸公司追著還款,被逼無奈之下,日前,李某只好求助盤龍區(qū)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
今年3月10日,盤龍區(qū)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接待來求助的李某。李某稱,她是一名大學生,去年9月開學時她不小心將學費遺失,著急之下向網絡借貸公司借款1萬元。借錢時,借貸公司一名工作人員讓她說出住址、家中人員及電話以及在什么地方讀書等信息。讓她沒料到的是,自從借款后,噩夢就開始了。
借款沒多久,借貸公司就催著李某還款,還不停打她家人的電話。家人知道此事后,拿出錢幫她還款?烧l知這家網絡借貸公司借出的是高利貸,利息高得嚇人,半年之內家人已連本帶息還了5萬元,可借貸公司欲壑難填,還稱錢沒還夠。“公司的人一天打好幾個電話給我媽媽,讓我們還錢,否則后果自負……”李某和家人受不住威脅,走投無路只好來求助。
法律中心工作人員了解清楚情況后,告之李某這事已涉及刑事案件,建議她通過學校保衛(wèi)處向轄區(qū)內派出所報案,保護自身合法權益。事后,李某報案,公安機關已受理正在追查放貸人。
盤龍區(qū)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楊江紅稱, 如今,不良“校園借貸”的發(fā)展蔓延對大學生學業(yè)、生活以及社會治安造成了巨大危害, 一部分不良網絡借貸平臺通過降低貸款門檻、隱瞞實際利息標準等方式在網絡開展宣傳,誘導學生過度消費,風險隱患頗多,不僅侵害貸款人權益,還擾亂了正常的金融市場秩序。
楊江紅說,如果不對不良“校園借貸”加以綜合治理,不對大學生“裸貸”加以正確宣傳和引導,不良“校園借貸”會引發(fā)嚴重的違法犯罪問題。“所以,我們應該在加強網絡借貸平臺監(jiān)管的同時,在盤龍區(qū)轄區(qū)內學校加大宣傳教育力度,防止電信網絡詐騙黑手伸向高校貧困學生。”
昆明日報 記者雷晴報道
律師說法
“裸條”借貸合同無效
“欠債歸欠債,解決糾紛有多種途徑,可以通過和解、第三方調解、訴訟等司法程序解決,但無論如何不能采取法外的手段”。云南鑫金橋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劉愛國認為,借貸平臺和放貸者無權在網絡上公布借貸者的手機號碼。被公布信息者可對其主張民事侵權責任,通過訴訟的方式讓對方消除影響。同時,如果信息被公開者要求網站刪除個人信息,網站獲知之后也應及時刪除。
劉愛國表示,如果借貸者與放貸者簽訂類似“裸條”這樣的合同,由于違反公序良俗,借貸合同首先就是無效的,在此基礎上的一些擔保條款也是無效的。
“退一步講,即便合同有效,放貸者與借貸者的父母、親朋好友也沒有任何法律關系!眲蹏a充,放貸者騷擾借貸者的親友、公布其親友信息的行為是不對的,如果情節(jié)嚴重,也構成了侵權。
劉愛國稱,如何看待“網絡催客”,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催客”如果是以一種合法合規(guī)的方式進行賬務催收,可視為一種民事代理行為,如果采取極端手段,則可能涉嫌侵權乃至違法犯罪。
劉愛國強調,對于網絡金融領域滋生的各種犯罪問題,金融監(jiān)管部門、網信部門、公安部門、工信部門有一定的作為義務,各部門應各司其職甚至開展聯(lián)合行動,及時介入處理,以充分發(fā)揮監(jiān)督管理職責,維護金融秩序。
相關
校園貸公司可怕的催款節(jié)奏
學生父母和朋友電話,是不良校園貸公司最重要抵押物,一旦欠款,就進行聲譽綁架。為了減少壞賬和逾期率,網貸公司在催債上使出渾身解數(shù),為此專門誕生了催款團隊。
這些催收團隊有自己的一套催收方法,分別為:給所有貸款學生群發(fā)通知逾期,單獨發(fā)短信,單獨打電話,聯(lián)系貸款學生室友,聯(lián)系學生父母,再聯(lián)系警告學生本人,發(fā)送律師函,去學校找學生,在學校公共場合貼學生欠款的大字報,最后一步,群發(fā)短信給學生所有親朋好友。
昆明日報記者雷晴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