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月7日消息(記者王曉蕾)為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發(fā)展,優(yōu)化流動性結構,降低融資成本,1月4日傍晚,央行宣布降準1個百分點。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別下調0.5個百分點,同時,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不再續(xù)做。
2018年四次定向降準后,我國目前大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為14.5%、中小金融機構12.5%,而此次全面調低1%后,將釋放資金約1.5萬億元,凈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億元。
時隔三年重啟全面降準 提振市場信心
“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國外因貿易摩擦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央行選擇在這個時間點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目前還是為了緩解經濟下行壓力,提振市場信心”,中國人民大學財政與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表示,加之春節(jié)期間對資金流動性需求相對集中,每年1月和2月又是貸款投放高峰期,節(jié)前分兩次全面降準共1個百分點可部分對沖春節(jié)取現(xiàn)和貸款影響。
去年,央行共進行了四次降準,但均為定向降準措施。時隔近三年,此次央行重啟全面降準措施,央行負責人表示,此次降準并非大水漫灌,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據了解,降準政策分兩次實施,和春節(jié)前現(xiàn)金投放的節(jié)奏相適應,有利于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保持合理充裕,同時也兼顧了內外均衡,有助于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wěn)定。
“此次降準本身雖不是直接針對樓市和股市,但也需看到流動資金的注入對提升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穩(wěn)定金融市場產生的積極影響”,西南證券首席研究員張仕元表示。在“房住不炒、因城施策、分類指導”這一大的調控框架下,樓市目前不會出現(xiàn)太大波瀾。他指出此次降準雖屬于定向支持,房地產業(yè)不在支持之列,但降準后整體社會資金充裕,銀行可貸款額度增加,部分商業(yè)銀行可加大個人房貸方面的貸款投放力度,也將間接利好房地產市場,緩解房企的資金壓力。
在物價方面,趙錫軍指出,1.5萬億元涌入市場后,短期內并不會造成物價的大幅度上漲。當前,貨幣投放量與物價之間的關聯(lián)正在逐步減弱,特別是供需方面,市場對老百姓日常消費品、服務等需求的供應充分,甚至在某些領域出現(xiàn)供過于求的局面,供需矛盾已從過去的數量問題轉向質量問題。
同時,張仕元強調,1.5萬億元涌入市場,不是指一個月內增加1.5萬億元,而是給了銀行1.5萬億元的額度。其助推物價的壓力已與以往不同,當前更需要警惕的是如何避免將央行給金融體系、金融市場提供的流動性,引入到某些投機炒作、制造泡沫領域。
宏觀調控基調未變 關注資金流向哪里
2019年開年幾天,民營企業(yè)和小微企業(yè)頻收政策“紅包”。1月2日晚間,央行決定自2019年起,將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小型和微型企業(yè)貸款考核標準由“單戶授信小于500萬元”調整為“單戶授信小于1000萬元”。而此次全面降準也將有效增加小微企業(yè)、民營企業(yè)等實體經濟貸款資金來源,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在通過降準支持民營企業(yè)發(fā)展方面,趙錫軍指出,應該把央行給金融體系、金融市場提供的流動性引入到實體經濟中來,直接支持實體經濟的發(fā)展,解決其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而不能讓充裕的流動性滯留,甚至是流到了投機炒作或者已經存在泡沫等領域。
如何保障釋放資金流向實體經濟?“要進行精準投放,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尤其是要進一步加大對金融機構的正向激勵”,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強調,一方面依靠商業(yè)銀行等金融機構體系中的普惠金融部門進行投放;另一方面央行和銀監(jiān)會也要加強外部監(jiān)督,確保至少能夠把通過定向降準投向民營、小微領域的資金,真正用到相關領域。
央行在年初便投放大量流動資金,并不意味著今年的宏觀調控將會有一個較大的轉向。張仕元強調,因為每年一月份的貨幣投放都比較大。加上2018年以來,銀行系統(tǒng)的存款增速減緩,所以如果不及時降準,銀行的很多指標都會面臨壓力!昂暧^調控的主基調沒有變化,還是以激勵的財政政策搭配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為主。但在具體政策操作上,靈活度和操作的空間將會更大”,趙錫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