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改革:能否給一線教育帶來活力?
2016-04-12 08:25:00 來源:光明日報
在北京中考改革方案揭開神秘面紗的同時,一系列改革內(nèi)容引發(fā)公眾的廣泛猜想。
京城校長、教師們普遍認為,過去的中考改革,總是圍繞著試卷難度、題型做文章,并未對一線學校教育產(chǎn)生實質(zhì)影響。而在考試引導(dǎo)教學的共識之下,新出臺的中考改革方案很可能給一線教育教學帶來重大革新。
“教寬”,以學生為本
北京中考考得更寬泛了。專家認為,“考寬”將倒逼教師的教學改革。教師們認為,“教寬”將成今后教學的大方向。
“初中應(yīng)讓學生感到學習有趣、有用、有益!表樍x區(qū)教育研究考試中心劉艷輝老師認為,初中階段是學生的“厚積階段”,學校教育應(yīng)注重學生的知識積累。初中教育改革的總體要求是“寬”一些,而寬的關(guān)鍵,就是增強初中教育的拓展性。
專家指出,從“考寬”“教寬”“學寬”三個方面綜合施策,旨在用“考寬”撬動“教寬”,用“教寬”引導(dǎo)“學寬”,引導(dǎo)初中生多讀、多看、多實踐,重視積累,拓寬視野,廣泛涉獵,自由交流和表達,重視學生的真實真心、本色自然,為健康成長打好堅實基礎(chǔ)。
在此背景下,教師的“教寬”就顯得尤為重要。北京四中順義分校馬山老師認為,中考新政的導(dǎo)向,是引導(dǎo)教師回歸學科本質(zhì)開展教學。課堂教學的活動主體是學生,學生有許多天然的需求,如探求未知的需求、體驗成功的需求、合作交往的需求等,使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內(nèi)化、升華,真正讓學生樂學、會學,獲得以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為核心的科學素養(yǎng)。
在未來的北京中考中,開放性社會實踐活動將成為學生的考試內(nèi)容,歷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學)每科均有10分分值為開放性社會實踐活動內(nèi)容。這也意味著學生必須將學習搬到社會大課堂中,在實踐中提升綜合素養(yǎng)。對此,北京市龍?zhí)吨袑W教師劉麗燁認為,教師要引導(dǎo)學生到社會課堂中去學習,鼓勵學生到教室、學校外面去實踐,積累綜合實踐能力。
“考寬”,將激發(fā)學校辦學活力
新的中考方案明確提出,增加學生的選擇權(quán),鼓勵學生個性成長。要做到這一點,顯然離不開學校的支持。中考的改革將進一步激發(fā)學校的辦學活力,學校開放的辦學也將給學生提供更加自由的成長土壤。
對于中考科目的增加,北京市第十二中學校長李有毅表示,學校要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倪x課指導(dǎo),在課程設(shè)置、學科實踐活動、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過程中,引進豐富的社會資源,引導(dǎo)學生尋找興趣點,為學生的選擇提供依據(jù)。
新中考給學校帶來了什么?北京市懷柔區(qū)第三中學校長張金星說:“中高考新變化要求學校在課程建設(shè)、師生評價等多方面進行新的布局,要以學生的實際獲得作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要以開發(fā)學生潛質(zhì)為目標!
中高考的改革,將促進學校進一步把學生的實際獲得放在辦學的首位。北京科技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紀世銘介紹,學校針對畢業(yè)年級的差異性學習需求,教研員與老師們一道,制定了分層教學計劃,因材施教,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最大化地促進初中學生拓寬能力、高中學生厚積薄發(fā)。
“學寬”,鼓勵個性成長
在未來的中考中,除了語文、數(shù)學、外語外,學生可以從歷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學)五科中,選擇其中三個科目參加考試,其中物理、生物(化學)須至少選擇一門,此舉尊重了學生興趣的多元化,為學生提供了多種選擇,進而可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
那么,新中考將引發(fā)教師的哪些思考?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英語教師李欣表示,中考改革方案最讓人欣慰的是將歷史、地理、思想品德三科納入中考備選科目范疇。
李欣坦言,北京市現(xiàn)行的中考方案對于許多不太擅長理科、但人文功底深厚的孩子來說,不僅是英雄無用武之地,而且他們在若干次的模擬考試中被遠遠地落在了理科突出的孩子們后面,這樣容易讓他們失去自信,嚴重的甚至會自暴自棄,損害其身心健康。中考新政的出臺,相信各中小學會把重心同樣放在歷史、地理、政治上,這些大家口中的“副科”將逐漸引起學校、學生、家長的重視,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均衡發(fā)展。
考試的變化也將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順義區(qū)教育研究考試中心劉艷輝舉例說,這意味著教師將設(shè)計各式各樣的活動,課上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多實踐、多展示;課下組織學生做手抄報、自編自導(dǎo)自演話劇或舞臺劇、詩歌朗誦、社會調(diào)查等,安排這些開放性活動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堅定學習信心。李有毅校長認為,學校應(yīng)促進學生的學習方式變革,例如將微課、翻轉(zhuǎn)課堂等引入教學,強調(diào)重探究、重過程、重應(yīng)用,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
把課堂搬到校園外,在實踐中學習,將成為新中考改革后學生學習方式的一項重要變革。(記者 董城 張景華)
編輯:單曉琳
關(guān)鍵詞:中考;以學生為本;自主探究;北京市第十二中學;學生潛質(zhì)
石利穎也表示,讓孩子盡早離開家長去鍛煉,試著自己做一些事情,和其他小朋友互動交流并不是壞事。《西城教育故事》以通過講述發(fā)生在教育工作者身上的感人的小故事為切入點,用小故事講大道理、用小故事向社會展示西城教育形象。
2015-09-14 16:30:32
教育部今天對外發(fā)布《中小學生守則(2015年修訂)》,《守則》共9條,282字,涵蓋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基本要求,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2015-08-28 09:10:34
—在清華大學2015年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發(fā)言地學中心教授 宮 鵬 下面根據(jù)我對中外研究生的對比,給大家四條建議: 第一, 要加強主動性– 研究生階段以自學和自我探索為主,老師更像一個教練。最后,我和大家共勉卡耐基麥隆校園里的兩句話:“光想到不夠,還要去做;光知道不夠,還要去用。
2015-08-26 09:50:1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wǎng)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