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7月14日消息(記者洛佳瑩)據(jù)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眼下,諸如馬拉松、自行車等大型群眾性體育賽事發(fā)展紅火。廣大群眾對體育消費的需求也愈發(fā)旺盛。就在昨天,國家發(fā)改委等9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了《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馬拉松、自行車等大型群眾性體育賽事行動方案》,意在促進我國體育產業(yè),搭上資本列車與世界接軌。
《方案》提出,在風險可控、商業(yè)可持續(xù)的前提下,鼓勵賽事舉辦機構與金融機構合作,提供更多契合社會力量舉辦大型群眾性體育賽事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馬拉松等賽事商業(yè)價值有待進一步發(fā)掘
從國務院取消了商業(yè)性和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審批,引入社會資本,再到田協(xié)全面取消對馬拉松賽事的審批;再到如今引入金融機構合作,中央財經大學體育經濟研究所教授閔捷認為,馬拉松賽事的遍地開花,與它所蘊含的商業(yè)潛力密不可分。
閔捷表示:“好像我們覺得它不太賺錢,實際上馬拉松賽事還是比較賺錢的。大部分比較繁華的城市舉辦的馬拉松比賽都是賺的。除了有贊助收益,所有運動員參賽的時候是要報名的,這也是收益的一部分,還有電視轉播、版權的銷售,以及一些衍生產品的銷售!
金融跨界體育 “運動變現(xiàn)”+“賽事變現(xiàn)”可操作
金融界跨界“體育”也已經不是最近的事兒了。當前,金融界跨界“體育”有兩種方式,一是“運動變現(xiàn)”模式,即在體育賽事中,植入金融產品;二是,“賽事金融”模式,比如成立俱樂部、商業(yè)贊助等等。在閔捷看來,這兩種方式都可以嫁接到馬拉松、自行車等群眾性賽事中來。
閔捷說:“以前金融參與這些賽事的方式多數(shù)都是贊助,贊助的話多數(shù)情況下只是出錢,賺取一定的社會收益,經濟利益基本上得不到,F(xiàn)在的這種政策,意味著一些金融企業(yè)在賽事中不光可以獲得社會收益,也可以獲得經濟收益!
體育消費提升促進消費市場升級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研究員趙萍指出,金融跨界“體育”,對于促進體育產業(yè)發(fā)展、提升體育消費無疑將起到正面作用。
趙萍表示:“體育消費對我國消費的帶動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兩方面:第一,從消費規(guī)模增長方面來說,其創(chuàng)造出了更多新的消費亮點,而體育商品的消費是未來消費增長點之一;第二,從消費升級的角度來說,通過體育服務的消費能促進身心健康的提升、幸福感的提升,使消費結構轉向商品和服務并重!
馬拉松賽事到底有多么一票難求?
跑馬拉松要買門票,這是不少成熟馬拉松賽事的規(guī)矩。北京馬拉松賽,也叫“北馬”,圈內人說“北馬一票難求,堪比春運”。沒有田協(xié)認證的普通人,僅有500個名額參與。主辦方將大眾選手分A類和B類,A類中簽率約60%、B類中簽率約20%,電腦隨機抽簽。因此,獲得北馬的參賽資格只能靠運氣。
馬拉松賽事是怎么帶火周邊產業(yè)的?
體育運動商品是馬拉松賽事帶動的最直接的周邊產品。權威雜志《跑者世界》中估算,一個美國跑友一生在跑步上的花費最少的1萬4千多美元,最多的有20多萬美元;在國內,普通型跑者要花費大概20多萬人民幣,土豪型則達到了100多萬元。畢竟,不管在哪里能掏出三位數(shù)報名費的跑者,裝備也是燒錢的。而對于各種體育品牌來說,營造“質感”,灌輸“堅持”,換來的就是業(yè)績增長。
全球各地的馬拉松比賽都不缺少名人的身影。去年,極限馬拉松跑者陳盆濱挑戰(zhàn)100天全馬活動中,商人毛大慶、娛樂明星韓庚、作家馮唐、體育大腕姚明等人都出現(xiàn)在長長的陪跑名單中?梢哉f馬拉松賽事的火爆,名人效應功不可沒。
值班編輯劃重點:馬拉松賽事很火爆 還需“且跑且珍惜”
總而言之,門檻低、效果好、參與者眾,政府投入不多,影響力卻巨大,還能達到全民健身的效果,推動城市旅游、經濟的發(fā)展,形成多贏局面。也就是說“性價比”非常高。這就難怪馬拉松如雨后春筍,一夜之間在各城市間迅速蔓延。
金融機構和商業(yè)資本的引入無疑將助推產業(yè)快速發(fā)展。但對資本的逐利性,相關監(jiān)管也應引起警覺!靶詢r比”如此之高的群眾性體育活動在我國才剛剛開始,前景一片光明,參與的各方都應該“且跑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