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26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分論壇“貨幣政策的‘度’”上表示,在實施多年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之后,本輪政策周期已經接近尾聲,即貨幣政策不再像過去那樣寬松。
“在危機后,各國經濟復蘇步伐并不相同,因此各國的貨幣政策也不同步!敝苄〈ㄖ赋觯瑸閼獙鹑谖C,中國自2008年9月起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2010年下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宣布回到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但考慮到全球經濟仍復蘇乏力,歐洲又發(fā)生了主權債務危機,其他國家也面臨著挑戰(zhàn),因此,央行采取了漸進方式向穩(wěn)健貨幣政策回歸,F階段,包括日本在內的各國央行依然面臨著許多挑戰(zhàn)。但大方向上,大家都意識到了貨幣政策所面臨的局限,是時候考慮如何以及何時退出量化寬松的問題了。
關于再通脹的問題,周小川表示,一些國家確實已經出現了再通脹,大宗商品價格也出現了上漲,但現在說“全球范圍內存在再通脹”為時尚早。當然,還是要對通脹保持警惕,因為貨幣政策制定與通脹水平密切相關。
周小川指出,在實施多年的量化寬松之后,許多國家都存在流動性過剩,雖然貨幣當局已開始收緊流動性,但這將是個漸進的過程,F階段,應重點強調結構性改革和長期的戰(zhàn)略調整,不能過度依賴貨幣政策,這個信號至關重要。
在談到結構性改革問題時,周小川表示,財政政策對于結構性改革很重要,沒有財政政策,很難進行結構性改革。即便財政狀況不佳,也有必要應用財政政策。未來,會有更多國家轉向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鼓勵財政政策的使用,但由于不同國家政策空間存在差異,應根據自身國情決定政策選擇。
此外,周小川強調,貨幣政策在結構性改革方面也并非完全沒有作用。一般而言,貨幣政策應該用于總量調節(jié),不是用來解決結構性問題的。但也可以采用一些創(chuàng)新的政策工具,引導資金注入有利于結構性改革的特定部門。比如,英國采取了“融資換貸款計劃”,中國也實施了類似政策,鼓勵向“三農”領域和小微企業(yè)提供資金支持,當然,最終的政策效果還有待評估。
當被問及寬松貨幣政策的負面影響和非預期后果時,周小川表示,從過去的經驗來看,寬松貨幣政策可能造成高通脹,也可能導致金融市場、房地產市場和其他領域的資產泡沫。但這是政策權衡的結果,因為目前的政策重點是使經濟從全球金融危機中復蘇,所以即使貨幣政策會造成這樣的后果,也不得不這么做。
周小川指出,近年來,各國央行都在強調貨幣政策不是“萬靈藥”,不能期待貨幣政策解決所有問題。每種政策都會有其相應的作用,因此應優(yōu)化政策工具的選擇。從理性角度來講,現階段更應該把政策組合調整為財政政策、結構性改革等其他政策。
“最近幾年,很多公眾作為投資者投資金融市場、房地產市場,或購買金融產品,因而會過分關注貨幣政策,放大了市場對貨幣政策的反應。”周小川強調,這在一定程度上是非預期后果。經過這個階段,政策制定者和公眾都會有更加理性的認識。
周小川指出,現在隨著貨幣支付的數字化,現鈔使用大幅下降。貨幣儲存在電子賬戶中,或者以數字貨幣形式流通,就可以真正實現負利率。只有這樣,在嚴重通縮和經濟衰退的極端情形下,負利率才是可行的,也優(yōu)于“直升機撒錢”的政策選擇。(記者 徐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