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去小學化”,能夠讓幼兒教育回歸到正常的價值體系中嗎?能緩解家長們的升學焦慮,讓孩子們無憂無慮地度過童年嗎?
記者隨機采訪了北京市西城區(qū)、朝陽區(qū)、豐臺區(qū)的幼兒園學生家長,家長認為在幼兒園還是要學點東西,如果不提前學習,擔心孩子上學后跟不上會很累。
有家長表示,自己孩子上的是私立幼兒園,會教拼音、英語。孩子上小學后,仍要學漢語拼音,而且進度特別快,很多孩子跟不上,只能去外面的培訓機構報班。因此家長寧愿讓孩子早一點接觸,可能對以后上小學會更順利一點。
還有家長說,現(xiàn)在大家都學,如果自家孩子不學,上小學以后可能跟不上,也許就會影響到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受挫或者出現(xiàn)消極情緒。另外,如果孩子先學一點,上小學以后,這可能有助于孩子保持信心,或者使孩子感到容易一些。
今年3月,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記者會上提出,要綜合治理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他說,現(xiàn)在一些幼兒園老師是從小學老師轉過去的,沒有學過幼兒托育,于是把小學的教學方法帶過去;而一些家長希望孩子在幼兒園就能學一些小學課程,所以很多幼兒園有“小學化”傾向。他強調,應當明確幼兒園的基本教學模式是游戲模式,不是教學模式,要綜合治理“小學化”傾向。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分析了幼兒園“小學化”的根源。他表示,這個問題的深層次原因與中小學到高考的縱向教育評價直接相關,而縱向教育評價主要看學生的考試分數,要依據考試分數對學生進行排隊,再把他們放在不同的學校。他還說,另外一個背景是學校之間不均衡,小學之間的校際差距比較大,初中高中大學的校際差距也比較大,這就造成評價過于單一、學校之間不均衡。很多家長或學生期望能進到更好的學校。
采訪中,一些家長對小學零起點教學也有擔憂。有家長反映,比如一個班二十個同學,十幾個同學都上過輔導班,老師看大部分同學都會了,他可能就會講得快一點。但是有一小部分同學如果沒有上過輔導班,他可能就會遭遇學習困難等困境。
關于零起點教學,儲朝暉認為,孩子之間有差異,零起點到底相對什么而言、如何驗證孩子是零起點,都很難操作。要解決此問題的最關鍵之處在于找到問題的根源,而不是僅僅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
在儲朝暉看來,治理幼兒園“小學化”的根源在于完善教育管理評價體系,推進教育資源均衡化。同時傳播科學幼兒教育觀念,比如,到底是讓孩子獲得健全發(fā)展重要,還是學一點知識重要。在中小學階段一定要做好均衡工作,縮小學校之間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