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我家門前的祠堂》
黃河,從76歲宋鳳英老人的家門前流過。1962年,她嫁到了這個國家級貧困縣里的深度貧困村,河南省臺前縣姜莊村。
傳承了96代的村落
卻因洪水破舊、清冷
400年前,傳說中姜子牙的后裔其中一支姜氏先祖在這里開荒種地。村里的那本乾隆八年的姜氏族譜顯示,至今傳承了96代。
姜氏族譜(圖自 姜子牙的渡口)
過年祭拜現(xiàn)場:“我們進行最后一項,祭拜開始……”
2018年的春節(jié),離宋鳳英家不遠的姜氏祠堂舉辦了一場盛大的祭祖儀式。武術表演,舞龍舞獅……吸引了姜氏后裔和游客前來觀看。
如今的姜氏祠堂
宋鳳英老人說,以前的祠堂是建在黃河堤上的破舊土房,經常被水淹。
宋鳳英:“那會兒生活很不好,年年上水,就是年年這黃河的水就上來了,莊稼都淹了,你吃啥,都逃荒去了。我也跟你這個爺爺拉過大糞,編個簍子,在地上纏上一簍子一簍子的,拉著咣地咣地上堤賣去!
宋鳳英
上世紀60年代,黃河水泛濫,姜莊村300多戶村民陸續(xù)搬離了自己的家鄉(xiāng),告別了祠堂?此茪v史厚重、文化積淀的姜莊村,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近乎空巢,村中100多座土坯房被閑置,僅存的三口古井,也慢慢地被落葉枯木掩埋。村莊,破舊、清冷,就如黃河堤上的姜氏祠堂。
宋鳳英:“我有五個孩子,孩子都出門了,在泰安鋪地板,裝修,掙得錢還很少。他們要是沒活了就會回來,呆兩天就回去了,就我們兩個人在這邊!
姜莊村
宋鳳英說,前幾年,算上自己一家,只有不到10戶村民住在這里。
中國扶貧基金會工作人員:“這個村它實際上是被5個4A級景區(qū)環(huán)抱的這樣一個村莊,而且它旁邊就是黃河,所以它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古村落!
廢棄宅基地改造成民宿
讓村落煥發(fā)生機
改變,發(fā)生在2017年春天。在國務院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的關注下,村中廢棄宅基地改造成民宿的工作緊鑼密鼓地展開。
宋鳳英:“熱鬧啊,才好呢。這里一天天沒人,要不我在這兒坐會兒,要不就回家,沒個人。來得人多了,旅游的,才好呢,都見見,都來跑著玩玩多好!
姜莊村改造前(圖自 姜子牙的渡口)
姜莊村改造后(圖自 姜子牙的渡口)
兩年過去,這些搖搖欲墜的土屋華麗變身,傳統(tǒng)的黃河村落生活,和現(xiàn)代的民宿體驗在這里相融。常年寂寞的宋鳳英變得開朗起來,她盼望著孩子們能回到自己身邊。
宋鳳英:“建好了,有活了,在一個莊上干,不叫人外邊干是吧。到以后,他們都回來干了,不上人外邊打工去了,在家里又方便,都來自這個項目的,都很高興!
雖然,宋鳳英的孩子們還在外打工,觀望村里的形勢,但和她一樣嫁到姜莊村的王娟回來了,當起了民宿管家。
王娟:“我們這邊請來。這邊是我們的大床房,你看這喝茶的地方多好,能看到黃河!
客人:“這個院子正好一家人住是吧?”
王娟:“對,可以。可以帶小朋友。”
客人:“這邊風景蠻好的!
王娟:“對,風景蠻好的。做飯就是自己種的菜,然后我們自己不上農藥的菜,自己種的,然后從松土之類的到撒菜種子,我們自己摘來,然后炒給客人吃!
民宿 姜子牙的渡口
祠堂也從堤上改建到了村子里,更大更氣派。超市就在眼前,共享單車就在身邊。
王娟:“我們村以前窮,然后現(xiàn)在蓋了超市,就兩分鐘的路程就到了。路也修好了,還有哈啰單車了,去趕集比較方便,想買什么東西不用那么困難了,路也好走了!
村里的共享單車
黃河邊的荒村搖身一變,成了網紅打卡點。
姜莊村村民陳海青:“好多人啊,每天都像趕集似的,臺前的縣城里面的,好多很遠的村子都過來看一下?焓稚习。兑羯习,拍個視頻上去,都覺得那個地方建設特別的好!
一寸新芽上,有盎然的春意;一聲蛙鳴中,有豐收的芳香;一滴露珠里,有太陽的光輝……一個個家門口的變遷,凝結成960萬平方公里的蓬勃與興盛。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我家門前那座山、那條河、那段路的點滴變化,隨歷史車輪一起滾滾向前,匯聚成浩浩湯湯的時代潮流,為共和國的70年長卷留下濃墨重彩的篇章。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推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特別報道《我家門前》,記錄我家門前的昨天與今天,見證共和國的成長和繁榮。